一、说明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受昆明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开展对呈贡42号路(黄马高速呈贡南立交连接线)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根据国家及本市法规及规定,并经昆明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同意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本次信息发布内容为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建设项目概况
(一)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
本项目属于昆明市呈贡区,东起黄马高速,西至东外环路。
图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
(二)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规模:呈贡42号路(黄马高速呈贡南立交连接线)位于呈贡区东南部,规划为东西向快速路,黄马高速呈贡南连接线东起黄马高速,西至东外环路,道路全长1639m,规划道路红线宽40m。其中包括96m桥梁1座、380m隧洞1座,和互通式立交1座。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立交处共有A、B、C、D四条匝道,共计4738.8m。
计划工期:2017年5月~2017年11月,工期7个月。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63654.97万元,其中环保1522.1万元,占总投资的2.39%。
表1 项目组成表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 |||||||||||
项目名称 | 呈贡42号路(黄马高速呈贡南立交连接线) | ||||||||||
建设地点 | 昆明市呈贡区 | 所在流域 | 捞鱼河流域 | ||||||||
道路等级 | 城市快速路 | 工程性质 | 新建项目 | ||||||||
建设单位 | 昆明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
建设规模 | 黄马高速呈贡南连接线东起黄马高速,西至东外环路,道路全长1639m,规划道路红线宽40m。其中包括96m桥梁1座,380m隧洞1座。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立交处共有A、B、C、D四条匝道,共计4738.8m。 | ||||||||||
总投资 | 63654.97万元 | 环保投资 | 1522.1万元 | ||||||||
建设期 | 计划2017年5月份开工,2017年11月份建成通车,工期7个月 | ||||||||||
二、项目组成及规模 | |||||||||||
项目组成 | 规模 | ||||||||||
主体工程 | 路基工程 | 全长1639m,路基段长度920m、隧道长度380m,宽度40m,双向两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路基段土石方开挖共计219.94万m³。 | |||||||||
路面工程 |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其路面结构如下: 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C)+抗车辙基剂,5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抗车辙基剂,7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0.6cm稀浆封层,45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15cm级配碎石。 非机动车道初拟路面结构层为:5cm混凝土预制块铺装,2cm水泥砂浆M10垫层,10cmC15水泥混凝土,15cm碎石垫层。。 | ||||||||||
隧道工程 | 本工程共设1座隧道,长380m,属于短隧道。 | ||||||||||
桥梁工程 | 东外环立交匝道桥上跨泛亚铁路,桥长96米(25+40+25m组合箱梁)。 | ||||||||||
立交工程 | 全线共设置1处互通式立交,即东外环立交。位于项目止点K1+639,与东外环路连接,立交含A、B、C、D四条匝道,长度分别为1252.2m、1193.4m、1245.2m、1047.9m,共计4738.8m。 | ||||||||||
辅助工程 | 交通工程 | 交通管理设施、安全设施、通信设施、监控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其中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防眩设施等。 | |||||||||
照明工程 | 主体设计道路照明采用双侧布灯的方式。灯具型式为双叉双火(高低臂),灯具间距30m。 | ||||||||||
排水工程 | 排水体制采用路基边沟、排水沟的排水方案,汇流后接入现有东外环路雨、污水管网之中。 | ||||||||||
防护工程 | 挖方边坡与填方边坡采用植草灌防护、骨架植草灌防护及窗孔式护面墙防护。 | ||||||||||
环保工程 | 绿化工程 | 分为路侧绿化、桥梁绿化景观等工程。 | |||||||||
临时工程 | 施工营地 | K1+400处左侧280m设置1处施工营地,面积约1.0hm2 | |||||||||
表土堆场 | 设置1处表土堆场,位于项目K0+700左侧80m,面积共约0.3 hm2。。 | ||||||||||
三、占地与土石方量 | |||||||||||
项目组成 | 占地面积(hm²) | 土石方量(万m³) | |||||||||
永久占地 | 临时占地 | 合计 | 挖方 | 填方 | |||||||
主体工程区 | 路基路面区 | 5.75 | / | 5.75 | 219.94 | 0 | |||||
边坡防护区 | 11.52 | / | 11.52 | 0 | 4.12 | ||||||
桥梁工程区 | 0.2 | / | 0.2 | 0.37 | 0 | ||||||
隧道工程区 | 0.91 | / | 0.91 | 9.2 | 0 | ||||||
立交工程区 | 13.91 | / | 13.91 | 1.35 | 0 | ||||||
景观绿化区 | 1.17 | / | 1.17 | 0 | 3.54 | ||||||
小计 | 33.46 | / | 33.46 | 230.86 | 7.66 | ||||||
临时工程区 | 施工营地 | / | 1 | 1 | / | / | |||||
表土堆场 | / | 0.3 | 0.3 | / | / | ||||||
小计 | / | 1.3 | 1.3 | / | / | ||||||
合计 | 33.46 | 1.3 | 34.76 | 230.86 | 7.66 | ||||||
(三)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相关规划的相符性
①建设方案必选本次拟定了三个方案用以比较,分别为A、B、C线。推荐方案为B方案。
图2 建设方案比选图
②与法律法规、政策、相关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修正版,本项目属于第二十二条,第3条“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项目,为鼓励类建设项目。
与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立足昆明市呈贡区城乡接合部,建成后将成为该区域与对外交通的重要纽带,不仅可改善项目区域的交通条件,也可促进呈贡区乃至昆明市的经济发展。经分析,其建设符合《云南省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引发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2014-2020)》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等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政策精神和要求。
三、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
(一)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
项目位于呈贡新区的城乡接合部,主线拟建区主要为山体,现状用地类型以有林地、坡耕地以及荒地为主。立交段位于现状梁王路,该区域目前分布有昆明理工大学南部教学区、实力锦城(住宅小区),以及在建的泛亚城邦(商住混合小区)等,其中C匝道拟建区有一条捞鱼河下穿现状梁王路。桥梁段下方目前有泛亚铁路穿过,该段铁路为隧道。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
①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社会环境:项目沿线实际(直接)影响区;
生态环境:拟建道路两侧300m;
噪声: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区域;
振动: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
环境空气:施工营地外200m区域;营运期为主线中线两侧各200m范围;
地表水环境:捞鱼河上游200m下游1000m。
②敏感点分布情况
本次评价重点为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具体分布情况见图3。
图3 敏感点分布图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概述
(一)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主要处理方式
①施工期
噪声:大中型施工机械运行时距离声源5m处的噪声级为81~90dB(A),对敏感点影响较大。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采取的措施包括:先期在施工区域靠近敏感点的一侧设置隔声围挡;夜间禁止高噪声施工设备运行;在敏感点附近设限速标志等。
废气:环境空气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扬尘、施工机械的尾气、沥青铺装产生的废气以及生活营地的生活燃料烟气。土石方开挖、施工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中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空气产生扬尘;扬尘源强大小与施工强度、路面状况和天气状况有关,随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各种燃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及运输过程中均排放一定数量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以CO、NO2为主。工程沥青采用购买成品的方式,只在铺摊过程中由于热油蒸发中有少量的沥青烟、TSP以及少量的苯并[a]芘产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影响周期也很小。:施工营地采用液化气作为生活燃料,液化气属于清洁能源,排污量小。
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时施工机械跑、冒、滴、漏、露天机械被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污、以及路面养护废水的无组织排放将对附近地表水体造成污染,主要污染物有COD、石油类、SS等。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设备维修,减少施工机械的漏油。施工人员临时生活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处排放,将对附近地表水体造成污染,主要污染物有COD、SS、动植物油等,应做好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取80L/人•d,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按每个施工营地最高峰100人估算,生活污水产生量约6.4m3/d。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的水质指标浓度取值SS 220mg/L,COD 400mg/L,NH3-N 25mg/L。根据计算,每个施工营地最高峰时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为SS 1.4kg/d,COD 2.5kg/d,NH3-N 0.16kg/d。
固废: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废弃土石方共223.55万m3,在石夹子消纳场进行填埋。项目共计拆迁房屋面积3500m2,拆迁建筑垃圾产生量约0.2万m3,建筑垃圾部分用于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剩余则经破碎压实后填筑路基。常驻施工人员最多按100人计,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计,则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为50kg/d。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附近的城市垃圾场进行处置。
生态环境:路基开挖使工程占地现有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局部生态结构发生变化;施工期开挖、回填等对原地貌扰动较大,将产生松散表土层,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易产生水土流失。特别在6~9月的暴雨季节更易形成水土流失的高峰期;裸露地面及施工临时堆方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局部水文条件和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施工区内裸露地表和路基尤其是高填深挖的坡面裸露后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施工期应按照水保方案落实防护措施;道路永久占地造成局部生态环境的不可逆转的改变,但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后,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和恢复;
②运营期
运营期主要为声环境影响:据预测,在本项目设计时速情况下,单车7.5m处辐射噪声级为大型车74.4dB、中型车77.6dB、小型车83.7dB。
(二)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评价结果
①施工期
噪声:道路施工噪声对施工场地周围50m范围内的环境影响较大,对100~200m范围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间施工时影响更为严重。
废水:路面养护废水、骨料及车辆冲洗废水产生量较小,通过现场设置的隔油沉淀池沉淀处理后会用于车辆清洗和洒水降尘等,不外排。项目施工营地设有临时化粪池,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利用吸粪车运至最近城市污水处理厂有偿处理,不外排。
废气:工程施工作业时,必须加强洒水等防尘工作,降低扬尘的产生量,从而从源头上降低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敏感点的影响。沥青烟的产生量较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固废:本工程弃方全部运至政府许可的石夹子消纳场堆存,采取设置挡土墙、截水沟、表土剥离、全面整地、防尘洒水等水土保持措施,可有效降低工程弃土处置对环境的影响。拆迁房屋、建筑物的建筑垃圾部分用于施工营地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或经破碎压实后填筑路基。施工生活垃圾分类化管理,由专人定期清除垃圾,日产日清对环境影响不明显。
生态环境:道路建设占用耕地数量较少,无基本农田,不会引起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和面积的巨大改变,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会破坏。工程建设对于项目区农田生态系统的持续生产能力较小。
②运营期
噪声:道路各路段两侧以《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考量时,项目主线两侧在近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1m、36m,中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9m、60m,远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21m、93m;A、C匝道段在叠加梁王路噪声后两侧近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284m、480m,中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327m、539m,远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350m、580m;B、D匝道段在叠加梁王路噪声后两侧近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239m、448m,中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281m、502m,远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314m、537m。道路各路段两侧以2类标准考量时,项目主线两侧在近期昼夜间均可在路缘处达标,中期昼间可在路缘处达标,夜间达标距离7m,远期昼间可在路缘达标,夜间达标距离18m;A、B匝道在叠加梁王路噪声后两侧近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82m、230m,中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106m、290m,远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120m、330m;C、D匝道在叠加梁王路噪声后两侧近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64m、200m,中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82m、255m,远期昼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98m、285m。道路各路段两侧以4a类标准考量时,项目主线两侧在近、中、远昼夜间均可在路缘处达标;A、B匝道在叠加梁王路噪声后两侧近、中、远期昼间可在路缘处达标,近、中、远期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60m、85m、106m;C、D匝道在叠加梁王路噪声后两侧近、中、远期昼间可在路缘处达标,近、中、远期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55m、70m、85m。
废气:运营期非隧道段NO2日均浓度最大值为远期路肩外10m处的1.3μg/m3,在与背景值最大浓度52μg/m3叠加后为53.3μg/m3,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规定的最大日均浓度80μg/m3,满足二级质量标准。NO2高峰小时浓度最大值为远期路肩外10m处的3.1μg/m3,在与背景值最大浓度52μg/m3叠加后为55.1μg/m3,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规定的最大小时浓度200μg/m3,满足二级质量标准。
(三)对环境敏感区的主要环境影响和预测评价结果
①施工期
施工期主要考虑施工噪声对现状敏感点的影响: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对现状敏感点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昼间施工时在噪声峰值情况下理工大学化工楼超标7.7 dB(A),实力锦城不超标;夜间施工时在噪声峰值情况下理工大学化工楼超标22.7 dB(A),实力锦城超标13.4 dB(A)。
②运营期
运营期主要考虑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在综合梁王路、拟建项目的各个运营时期与环境背景噪声叠加后的影响情况如下:泛亚城邦小区临路侧执行4a类声环境功能标准。近期昼间不超标,夜间1~7F超标1.5~2.2 dB(A);中期昼间不超标,夜间1~15F超标1.0~3.2 dB(A);远期昼间不超标,夜间1~15F超标1.5~3.8 dB(A)。昆明理工大学化工楼在梁王路两侧,执行4a类声环境功能标准。近期昼间不超标,夜间1~5F超标2.6~2.7dB(A);中期昼间不超标,夜间1~5F存在3.7~3.9dB(A)的超标量;远期昼间不超标,夜间1~5F存在4.6dB(A)的超标量。昆明理工大学交通楼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标准。近期昼间超标3.0dB(A),夜间超标6.1dB(A);中期昼间超标3.9dB(A),夜间超标7.1dB(A);远期昼间超标4.5dB(A),夜间超标7.9dB(A)。实力锦城小区临路的4栋高层住宅楼执行4a类声环境功能标准。近期昼间不存在超标,夜间1~7F超标0.5~0.7dB(A);中期昼间不超标,夜间1~15F超标0.6~1.8 dB(A);远期昼间不超标,夜间1~25F超标0.1~2.5dB(A)。
五、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及效果
(一)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
①施工期
噪声: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夜间施工临时许可制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在夜间(22:00~6:00)进行施工作业,建设中若必须24h连续浇注作业的,需在施工前3d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向当地环保局报批,以获得批准,批准后方可施工,并张贴安民告示,以取得公众谅解。运输作业应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距离学校、住宅等敏感点距离较近的施工区应增设临时声屏障以减缓施工噪声影响。在采取措施后噪声影响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扬尘:临近学校及居民区的工地周围设置围挡;工地进出口道路应当硬化处理;设置车辆清洗设施及配套的沉沙井;弃土等建筑垃圾即时清运,若48h内不能清运,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密闭围栏并予以覆盖。施工现场、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采取洒水或喷淋等降尘措施;拆迁建筑物过程中,采取喷水抑尘等有效降尘措施。采取措施后影响不明显。
生态环境:项目施工前将占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表土层熟土进行剥离,定点堆放,用防水膜加以覆盖。施工完成后,将表土作为工程绿化用地的表层覆土。对工程沿线边坡、施工营地等占地防治区,以及桥墩、堡坎护坡等进行绿化设计。施工区设置1处表土堆场和1处施工营地,在施工完毕后应对其进行场地恢复。
②运营期
噪声:维护路面平整,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在经过敏感点路段设置减速、禁鸣标识。敏感路段应设置声屏障。拟定跟踪监测方案,对沿线敏感点进行实地监测,根据噪声实际影响程度加强噪声治理措施。在落实环保措施后,敏感点分布集中的立交段匝道两侧临路区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
(二)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①风险分析预测结果:其风险主要表现在因交通事故和违反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使被运送的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逸漏、爆炸、燃烧等。
②风险防范措施: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路段设置防撞护栏和栏杆,在桥梁工程入口处设置限速警示标志。发生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应当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针对事故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跟踪监测、处置。根据设计工程在道路两侧设有排水沟,危险品倾倒在路面时,冲洗后汇入排水沟,堵塞排水沟两端,用泵将废水抽入罐装车后根据危险品转运至相关的处理单位进行后续处理。
③应急预案:风险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和应急结束三个部分。信息报告主要为在发生事故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先期处置主要为对突发事件的先期控制;应急响应为主管部门协调共同处置特别重大的突发事故;应急结束主要为取消应急机构并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以加强防范。
(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环保投资估算总计为1522.1万元,占该项目总投资的2.39%。这些资金的投入会使道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将其对项目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降低至最小。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项目运营期内部收益率为9.52%,高于社会折现率8%,净现值为11557万元>0,效益费用比为1.20>1,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
(五)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情况及相关措施
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共拆迁房屋面积约3500m2。拟采用货币包干拆迁制,拆迁安置费用由建设单位统一交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解决拆迁问题。
(六)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①环境监测计划
施工期环境监测对象主要为施工噪声。根据沿线敏感点分布特征共设2个监测点,分别为理工大学化工楼临梁王路一侧3楼处、实力锦城西北侧临路楼栋1F处。每半年一次,昼间、夜间均监测。
运营期环境监测对象主要为交通噪声。根据沿线敏感点分布特征共设2个监测点,分别为理工大学化工楼临本项目匝道侧、实力锦城住宅临本项目匝道侧。验收时监测1次,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1次。
②环境管理制度
道路建设指挥部均应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主要负责道路建设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配合、支持地方环保主管部门的工作,并接受其监督与检查。拟建工程营运期的环境管理工作交由辖区环境管理部门管理。拟建项目建设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承担,营运期环境监测纳入辖区例行监测范围。
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呈贡42号路(黄马高速呈贡南立交连接线)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地方规划,工程选线及选址合理。工程建设后,有利于改善呈贡区的交通状况,可明显提高该区域与外部交通的联通水平,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次评价认为,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后,本工程的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能为环境所接受,从环保角度分析,该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七、公众参与方案
(一)公众查阅环评文件的方式
八、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名称:昆明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一)环评机构名称: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